深圳全市勞動法免費咨詢熱線 : 198-4265-1889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2022-01-01 12:47瀏覽次數:29212次作者: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最新公布勞動爭議十一大典型案例之八:
學歷“造假”,勞動合同無效
【案情摘要】
2018年5月,某科技有限公司在招聘網站發布了招聘信息,明確招聘法務專員的任職資格為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法學及經濟法等相關專業等。
2018年7月,曾某通過該招聘網站提交簡歷并應聘,同時在《入職申請表》受教育情況一欄填寫“法學”、“本科”。經過兩次面談,某科技公司認為曾某自稱系某大學本科法學畢業,可以勝任法務崗位,但要求曾某在一個月內提交畢業證等學歷證明。曾某同意,隨后入職某科技公司,擔任法務,雙方簽訂3年期限的勞動合同。2018年11月21日,在某科技公司多次催促下,曾某向某科技公司提供畢業證照片。
2018年11月28日,某科技公司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上對曾某提供的畢業證信息進行學歷查詢,查詢結果為“學習為偽造或國家不承認”。某科技公司于2018年11月30日解除與曾某的勞動合同。曾某認為某科技公司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遂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某科技公司支付違法解除賠償金。
某科技公司主張,曾某以欺詐方式使其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勞動合同,雙方勞動合同無效。
【爭議焦點】
曾某是否存在欺詐行為?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是否無效?
【仲裁結果】
曾某以欺詐的方式使某科技有限公司在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與其訂立勞動合同,雙方勞動合同無效。
【法理分析】
本案是典型的勞動合同無效案例,用人單位需舉證證明存在勞動合同無效的法定情形。
在勞動合同關系中,學歷是勞動者學習經歷、能力、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體現,是用人單位甄別和招聘勞動者的重要指標,故勞動者在應聘時有如實說明其學歷的基本誠信義務。曾某無法學本科學歷,卻在入職申請表中填寫學歷為法學本科,以欺詐的方式使某科技有限公司在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與其訂立勞動合同,該勞動合同無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于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何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來源: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7次